溯源与传承 | 华严三圣

首页    大千世界系列    溯源与传承 | 华严三圣

 

 

溯源与传承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1.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备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真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2.普贤菩萨,以其居伏惑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後,邻於极圣,故称贤。

 

3. 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於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行门,位於毗卢遮那佛之右。

 

 

 释迦牟尼佛

14世纪、镰仓时代绘制

藏于奈良国立博物馆

华严三圣之一(释迦牟尼佛)

2010年

释心德法师 绘

 

 

 

 

关于三圣之关系,据澄观所著《三圣圆融观门》载,三圣之内,以二圣为因,以如来为果,然因果德超越言语思想,故宜自“二因”悟解之;若悟二因之玄微,则知果海之深妙。《新华严经·卷三》谓,《华严经》中以佛果不可说,故以文殊、普贤二菩萨为说主,其中以能信之深心为文殊,所信之法界为普贤。盖文殊勤修,成法身之本智;普贤大行,成差别智之行德。故以文殊、普贤配合毗卢遮那佛、共为华严三圣,利乐一切有情。

 

 

 
 

 

左图:(南宋)重庆大足石刻北山石窟第136窟文殊菩萨

右图:大足文殊菩萨     释心德 法师 绘

 

左壁文殊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座,莲座架在青狮背上,吼狮昂首扬鬣,好似奔驰于理想之地。手握经卷,两目平视远方,嘴唇柔薄上翘,表示他博学广闻,多才善辩,给人以精力充沛和自负的神情。他眼睛微闭,敛指胸前,似在沉思之中默默探索宇宙之法。他头戴方形宝冠,身著褒衣博带,胸前瓔珞精巧细腻,面貌圆润,鼻梁高挺,双眼细长半垂,手臂手指秀美、灵巧,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美男子”。

 

 

 

 

 
 

左图:(南宋)重庆大足石刻北山石窟第136窟普贤菩萨

(因年代久远,石刻中象牙部位损坏)

右图:大足文殊菩萨     释心德 法师 绘

 

右壁普贤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座,莲座置于白象背上。宝冠以佩玉、珠璉、花草为饰,刻纹婉转流丽。隆鼻、长眼而目光向下,薄唇而嘴角微微后收,泛起一种似笑非笑、欲笑又忍的神情。脸型清秀、圆润,身材修长,上身向前微倾,凝神深思,端庄透温柔,文静含嫵媚。有的艺术家认为她集中了东方女性美的特征,可以称为“东方维纳斯”,也可称为东方的美神和爱神。

 

 

 

 

 

毗卢遮那,亦称毗卢舍那佛,译光明遍照、光明普照或大日,源於古印度人对日神的崇拜。大乘将毗卢遮那佛比作太阳,因此佛之身光和智光,毫无障碍地遍照宇宙法界,而圆明无缺之意。据《梵网经》说:莲花藏世界获得正觉的卢舍那佛,在千叶莲瓣上正化现百亿释迦,每一释迦又於每一国土上说其正法。把所有的莲瓣合起来即为百亿世界。毗卢遮那端坐莲台中央,表现其所辖范围有着无边无际的空间。

 

据我国长安五重寺的道安大师及天台宗的荆溪大师讲,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是报身佛,而释迦牟尼是应身佛。卢舍那佛於释迦牟尼佛是同体不二的觉体。因释迦牟尼佛只限於阎浮提娑婆世界一州的教主,而卢舍那佛则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教主,总统宇宙全体。

 

山西宝宁寺 毗卢遮那佛

 

 

在密宗的毗卢遮那为最高尊神,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的主尊。密宗又称摩诃毗卢遮那如来,摩诃是大的意思,所以又称大毗卢遮那或大日如来,大光明遍照等。与其他如来(包括毗卢遮那如来)所不同的是大日如来现菩萨形,头係高髻,戴宝冠,身上饰物华丽。或表示大日如来乃统辖如来、菩萨、明王、诸天尊神的王者身份。密教谓宇宙万物皆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示其智德的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的称胎藏界。两界大日如来两手在胸前,用右拳握左拳的第二指是为智拳印,以释明智、果的行为世界;胎藏界大日如来,一般把左掌仰放在结跏趺坐的膝上,在将右掌印叠在左掌之上。一如禅定印,是为法界定印,以象征理智的彻悟境界。

 

大日如来的造像有单尊和五位一体(一称五智如来)两种形式。金刚界五体如来为:大日、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胎藏界为:大日、宝幢、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这些如来除阿弥陀和阿閦两如来外,其它如来不见独立经典。金、胎两界的大日如来俱在中央,另外如来各在本界的东南西北四方位。

 

 

唐卡

释迦牟尼佛  2007

释心德 绘

 

 

毗卢遮那的世界,是统一一切的世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曼荼罗,但均是由大日体係延扩大出来的,大日如来始终是统辖宇宙的中心。在曼荼罗上,释迦佛、阿弥陀佛等其他诸佛,以及各大菩萨、明王、护法神天,均有着各自的位置。而他们所代表或象征的各种要素在与曼荼罗中所处的位置相对照,都非常切合。就金、胎两界主尊均是大日如来又表明了理智不二,金胎为一,两者摄取宇宙万有为一体的本质。有的认为,胎藏界主女性(慈悲),金刚界主男性(智慧)。

 

佛教认为,佛有三身,分别是: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以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

 

左、中图:明 郑重(十七世纪),字千里,号无着,歙(今安徽歙县)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好楼居,日事香茗。善写佛像,必斋沐而后举笔。丁云鹏推为赵伯驹后身,亦画山水小景。蒙仿宋、元体均精妍。

 

右图:华严三圣之一(释迦牟尼佛)释心德法师 绘

 

本幅画祥云拥现,天散实华,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手结定印,于一莲花座上结迹趺坐,座下尚有一华丽的镇弥宝台。人物肌肤以金粉填涂,全幅设色妍丽。袈裟与合座之纹饰纶制精工。

 

 

 

中唐-榆林窟25窟东壁-卢舍那佛(大日如来)

 

敦煌榆林25窟东壁(正壁)的八大菩萨曼荼罗,居中为卢舍那佛,着菩萨装束,结跏趺坐于狮子莲花宝座上,斜披天衣,头束高髻,戴宝冠,双手作禅定印。

 

卢舍那佛(大日如来)的须弥座下共绘有三只狮子。左右两只,为半侧坐狮子,这是敦煌壁画所描绘的狮子形象中采用最多的角度。正中一只,完全采取正视的角度,表现难度较大。特别是狮子头部的刻画,减弱了凶猛的特性,增加了驯良的因素,拉近了观众同猛兽之间的距离。

 

 

 

卢舍那佛  释心德法师 绘

 

 

 

 

 

 

 

 

 

 

   

文殊菩萨 释心德法师 绘

 

        

文殊菩萨,梵名为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译为妙吉祥、妙音、普音、濡首或敬首等。与普贤菩萨同为释尊胁侍,专掌智慧门,在诸菩萨中,号称智慧第一。

 

据《文殊室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後,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後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趺坐,入於涅槃。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南瞻部洲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圆寂後,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於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为山西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

 

又据《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刹微尘数之世界,有一金色世界,其佛号为不动智,此世界之菩萨,即文殊师利。”华严宗称东方清凉山为其住处,而以我国山西五台山(清凉山)为其道场。

 

文殊菩萨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长达354公分。画面极为华丽壮观,不但多彩、色泽丰富,而且运用大量【磐金 】,做工精良繁琐,全幅仅在眉毛和青狮鬃毛上添有彩笔。文殊为文殊师利的简称,意为妙吉祥。文殊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象征“智慧”。经常与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塑像骑狮,表示智慧威猛。相传其应化说法的道场在山西省五台山。

 

 

文殊菩萨之造像以骑青狮为特征外,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中,呈金色童子形,头有五髻;左手捧青莲花,上立五股杵、右手持梵箧。密号吉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华上金刚杵。胎藏界曼荼罗另设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又称五髻文殊,密号吉祥金刚、般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杵或梵箧。形象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顶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执青莲华,上立三股杵。由其真言字数之不同,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区别。

 

 

最为常见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内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箧,表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但大部分文殊菩萨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文殊菩萨 释心德法师 绘

 

 

 

说起文殊,那就要谈到榆林窟第3窟中西壁门两侧分别绘有的文殊变和普贤变,是敦煌壁画晚期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西夏佛教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文殊变 榆林窟第3窟西壁北侧

 

 

 

西壁门北绘制文殊变,画面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以雄奇的山水为背景,下部则是满壁风动的人物出行图。图中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安详地坐在青狮背莲花座上,目光专注地俯视下方,形象饱满、俊雅、坚毅、沉静,身上的飘带随风飘扬,神情优雅,身姿婀娜,宛若温文尔雅、慈祥和善的贵妇人一般,在头光和身光的映衬下,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离俗之美。象征威猛、智慧的青狮足踏红莲、步伐矫健,西域武士形象的昆仑奴左手握鞭、右手使劲往后拉着桀骜不驯的狮子。周围的帝释、天王、菩萨、罗汉、童子等圣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地簇拥在文殊菩萨周围,怡然悠闲地漫步在云雾茫茫、飘飘荡荡的云海之上,文殊与十余位侍从形成了共同渡海前行的壮阔场面。画面远方,群峰耸立、奇石突兀、山峦楼宇,隐现于环山烟云之中,这便是《华严经》描绘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清凉山。传说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此幅《文殊变》以大幅的水墨山水为背景,奇峰突起、雾锁山腰,古刹隐藏于幽谷、彩虹横跨于山峦,一道灵光从山洞中射出,使得所描绘的仙山琼阁愈显神秘而幽静。大山大水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技法的绘画特点。整幅山水画构图采用中国画传统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将不同身份的人物和构造迥异的景物在同一平面和空间中自然有序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史中所记载的“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的绝美意境。

 

 

宝宁寺  文殊菩萨                                 释心德法师 绘     

 

 

 

 

 

 

 

 

普贤菩萨 释心德法师 绘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译作普贤,或遍吉,密号为“真如金刚”。常居伏惑道之顶上,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信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

 

据《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说:当佛入灭後,若有人信奉念诵法华经者,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在此人面前,守护其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诸烦恼魔障之侵。

 

而《华严经》则说,有善财童子发大心,一心求菩萨道,後来在文殊菩萨启发下,南行参访各大善知识。最後到普贤菩萨处,普贤菩萨为他讲普贤十大愿行:

 

(一)礼敬诸佛(二)称讚如来

(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

(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廻向

 

若能将此十种行愿不断实践力行,则可完成普贤菩萨之诸行愿海。人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的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明 普贤菩萨  

山西博物院藏  

 

纵126、横62厘米。普贤为释迦摩尼佛的右胁侍,象征“理”德。塑像骑白象。相传其应化说法的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从山西省右玉县宝宁寺征集。

 

 

在密教中,普贤菩萨与金刚萨埵同体,列於金胎两部曼荼罗中,是为密教普贤。金刚界曼荼罗中,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安置於北方四菩萨最下位,密号摄普金刚。形象依各会之不同而有别,微细会左手握拳按腰,右手执利剑。供养以二手执莲会於胸前,莲花上有利剑。胎藏界曼荼罗中,列於中台八叶院之东南隅,身呈白肉色,戴五佛宝冠,左手以拇指、食指、小指,密号“真如金刚”。此外,尚有普贤延命为本尊之修法,称普贤延命法。

 

 

普贤菩萨 释心德法师 绘

 

 

中国佛教以四川峨嵋山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晋代有惠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是峨嵋山供奉普贤菩萨之始。北宋年间,峨嵋山又铸建头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结跏趺坐於象背的莲台上的普贤菩萨铜像一尊,像重达六十二吨,是佛教艺术珍品。

 

在佛教寺院中,普贤菩萨像一般都是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菩萨,与文殊菩萨一起被供奉在释迦佛像的左右,单独供的不太多。普贤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於六牙白象上,这种像在我国的敦煌壁画和寺院雕塑中都可以看到。

 

 

 

普贤变 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侧

 

西壁门南绘制普贤变,普贤菩萨手执梵箧坐于六牙白象之上,象奴双手紧握缰绳用力拉曳着白象。梵天、天王、菩萨、罗汉等侍从,错落有致地跟随在普贤菩萨周围,十几位圣众衣带、披巾、裙裾、衣袖随风飘扬,没有被云海遮挡的远山近水清晰可见,使圣众行走在波涛滚滚的云海之上的动势跃然壁上,堪称“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普贤身后是峨眉山圣境,瀑布飞泉一泻千里,寺院楼阁错落有致,水榭雕栏曲径通幽,竹舍茅屋清静简朴,远近山水相映成趣,南国草木馥郁繁茂。

 

从绘画的技法来看,整个画面敷色精简,略做晕染,同时大量地运用了素白底色和白描手法,素静清淡氛围中又显现出华丽典雅的气势。线描中有表现丰满而有弹性肌体的铁线描;有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有连绵多变的兰叶描;有表现丝绸光滑细致的行云流水描;有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所有线描清晰流畅,一气呵成。山水更是集宋代郭熙、范宽、王诜、惠崇等名家之长,堪称古代壁画的传世杰作。

 

 

 

 

 

 

 

 

 

「大千世界·玖玖归一」系列之三——从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等佛造像到当代工笔岩彩画展

 

展览日期:2022年11月11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大新路198号创新大厦

A座904——舒心堂·生空间

 

 

以溯源来自释心德及高山笔下的九组

中国传统工笔及岩彩画像

探索轮回千年的信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瑰宝之厚重,文明之璀璨

9组中国传统壁画及石刻画像
约50件工笔画原作及岩彩画作
1000m²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古老中华文化的力量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票~

 

 

现场观看展览

还有更多溯源与传承系列文章等你解锁~

 

详情可看:大千世界·玖玖归一系列之三——从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等佛造像到当代工笔岩彩画展

 

 

 
往期文章推荐
 

溯源与传承 | 法海寺壁画 二十诸天

溯源与传承 | 药师琉璃光如来佛会图

溯源与传承 | 数珠观音

溯源与传承 | 地藏菩萨

 

 

随喜分享 功德无量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除原创作品外,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分享一切功德皆回向创作者,感恩!

 

我知道你会点赞在看的哦~ 感恩!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01-17